「孩子,請多指教」公布《台灣親子互動指數大調查》

▲心偲教育發起、北市社會局指導,結合逾30家中小企業與文化局共同響應的《孩子,請多指教|企業聯合公益野餐活動》,今(927)於台北花博花海廣場盛大舉行。

陪伴是孩子成長中最長情的告白,由心偲教育發起、台北市社會局指導,結合逾30家中小企業與文化局共同響應的《孩子,請多指教|企業聯合公益野餐活動》,今(9/27)於台北花博花海廣場盛大舉行,號召上千組家庭報名參加,社會局副局長林淑娥、肯愛協會、勵馨基金會、富里有人、台灣關愛基金會四大公益團體代表出席,將陪伴的力量化為社會持續的支持。活動現場更首度公布《台灣親子互動指數大調查》結果,八成家長自認專注陪伴,但僅四成孩子認同、逾五成孩子無感,親子感受落差大。

調查顯示:家長陪伴意願高 六成家長為了孩子曾調整工作

《孩子,請多指教|企業聯合公益野餐活動》為看見台灣親子陪伴的真實樣貌,發起《台灣親子互動指數大調查》,針對全台育有7-18歲子女的父母及其孩子進行調查,共回收父母1,183份、子女1,282份,共計2,465份。調查結果顯示,在陪伴態度方面,超過八成家長(80.6%)表示「再忙也願意抽空陪伴孩子」,七成家長(71%)承認情緒會影響孩子感受,另有六成家長( 64%) 曾調整工作型態或調整工時以增加陪伴時間,顯示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有高度的陪伴意願與自覺。

在陪伴時長方面,最多家長(37.85%)每天陪伴超過三小時,若限定「不被手機或其他事干擾」,則多數家長(32.3%)僅能專注30分鐘到1小時;另外,九成家長(96%)希望能再增加陪伴時數,其中以選擇增加一小時的家長最多(36%),但孩子的想法卻不同,四成孩子(46%)認為現有陪伴時長已足夠。可見孩子在乎的不是陪伴的時間有多長,而是父母陪伴時的專注與互動。

調查揭露:親子專注陪伴認知落差大 逾五成孩子無感

在陪伴的質量調查中,父母自評指數最高的為「透過肢體讓孩子感到愛與安全」(85分),最低為「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並適時回應」(77分),顯示父母認為經常透過牽手、擁抱等肢體互動表示愛意,但較難理解與應對孩子的情緒反應。而孩子評分指數最高則為「父母讓孩子覺得穩定可靠」(80分)、最低是「父母願意放下手機專心陪伴」(67分);可以看出在孩子心中,父母是可靠以及可信賴的對象,但相處過程中很在乎的是,父母陪伴時是否能將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,不被手機或其他事物干擾。

若以比例來看,家長與孩子對「專心陪伴」的認知落也有很大差距,八成家長(81.7%)自評專注陪伴,孩子僅四成認同(44%)、逾五成孩子較無感(56%);可見手機干擾成為親子陪伴品質的重大影響。也有八成(82.3%)父母表態願意陪孩子進行喜好的活動,但孩子實際感受僅過半(52.8%);近九成(89.1%)父母會透過擁抱、牽手等肢體互動傳達感情,但只有半數(53.8%)孩子從肢體互動中感受到愛,可見親子之間對陪伴品質的認知有差距。

臨床心理師:三大主張、三大課題 縮短親子距離

臨床心理師林冠伶表示,從調查結果可以發現,陪伴不是比時間長短,而是要讓孩子真切感受到愛與理解,唯有質的提升,才能真正縮短親子距離,並提出三大陪伴主張:

專心陪伴:放下手機與干擾,全心專注孩子,讓他感受到被重視。

用心聆聽:暫時放下教育責任,以好奇與理解傾聽,給予孩子情感安全感。

定期溝通:與孩子持續核對彼此期待,減少誤解,拉近心理距離。

臨床心理師林冠伶也認為新世代父母面臨的三大課題為「資訊焦慮、自我照顧、教養個別化」,由於當代資訊爆炸,讓現代父母在網路與社群媒體中可以獲得大量育兒與教養資訊,然而,面對龐雜資訊常讓父母陷入焦慮,不知如何選擇、也擔心做得不夠好。建議父母練習「資訊過濾」,選擇少數可信來源,並結合家庭情境做調整。另外,教養其實是個別化的,每個家庭可提供的資源、時間和能力以及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,因此資訊是用來輔助家長的,若感到資訊過多,可以先放心地暫時關上手機,因為和孩子的互動中,家長的直覺、孩子的回應和反饋,這些才是最寶貴。

中小企業共同呼籲重視陪伴 展現社會影響力

心偲教育創辦人暨邦鉑科技執行長許妙渝表示:「我們發起這份《台灣親子互動指數大調查》,是希望能更清楚地看見台灣家庭在陪伴上的真實樣貌。調查結果顯示,家長普遍擁有高度陪伴意願,卻在孩子的感受上存在落差,提醒我們陪伴需要的是質感,而不只是時間的堆疊。」她強調:「《孩子,請多指教|企業聯合公益野餐活動》不僅是一場親子同樂的盛會,更是一個社會倡議的平台。我們希望藉由結合企業、政府與公益團體的力量,把『陪伴』的價值放大,除了今天的活動之外,後續也會有一系列如陪伴工作坊、親子公益等活動,希望大眾持續關注,一起擴大陪伴的價值。」

▲主辦單位(左3)、社會局副局長林淑娥(左4)與公益團體合影。

《孩子,請多指教|企業聯合公益野餐活動》以陪伴為核心,除了設計許多精采的親子活動,包含親子野餐、舞台共演、職涯探索×趣味闖關等,讓家長與孩子在大自然中專注相伴,共度珍貴的親子時光。也設置「我陪你長大」311宣言區,包含上下班打卡彈性30分鐘,支持有家庭同仁,因應家庭突發狀況不緊張;一季一次舉辦與父母一起工作或「親子共學日」活動,如野餐日、戶外運動、共讀共學坊;企業一年一次以父母名義給孩子送一份陪伴禮(生日禮物),傳遞心意。

善款專注弱勢陪伴與教育 企業攜手推動善循環

此外,活動由逾30家中小企業共同出資響應,不對外募款,扣除必要成本後,全數捐贈予肯愛協會、富里有人協會、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、勵馨基金會等四大公益團體。四大公益團體代表感謝企業的支持,並承諾善款將用於弱勢家庭陪伴、偏鄉教育、兒童關懷與家庭重建等計畫,期盼善的循環持續擴散,公益捐贈與善款用途。

▲活動由逾30家中小企業共同出資響應,不對外募款,扣除必要成本後,全數捐贈予四大公益團體。

響應企業包含:心偲教育、邦鉑科技、台安醫藥股份有限公司、台灣寶赫曼企業(股)公司、姿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X Solone彩妝品牌、建祥連鎖藥局、班恩餐飲、逗點集團、逗寶國際股份有限公司、富喬物業管理顧問(股)公司、萬久平先進包裝股份有限公司、輝潤生技LUMIN SPHERE、永擎生技集團、夏采貿易有限公司(理理)、棋勝汽車CW GROUP、聖威光電科技發展(股)公司、藍雀物流股份有限公司、鵬展國際有限公司(人人印刷)、好厝元創設計有限公司、瘋奇機手機概念館、璟茂實業(股)公司、樂宅有限公司、伊比薩精品磁磚有限公司、聲寶不動產、赫本的祕密花園、淇豪廣告、大禧堂做創意(DAIKIDO)、吐司利亞TOASTERiA CAFÉ、華瑀有限公司(一口宜口)、桑心餐飲企業(股)公司、楊桃美食網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