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少子化與永續浪潮夾擊下,青青國際婚宴餐飲集團正從傳統宴會轉向低碳、永續與體驗導向的「新婚禮經濟」。透過參與〈永續臺北好企機〉計畫,希望讓「幸福」也能被量化與驗證。
從休閒農場走到婚宴龍頭 一站式婚禮莊園創造情感價值
青青國際婚宴餐飲集團已有45年歷史,早年為台北人假日必訪的休閒農場。總部協理謝偉鼎回憶:「我們那時候主要是烤肉、騎馬、家庭休閒,大學生都來這裡約會。」近30年前董事長接手後,看見休閒產業回流有限,決定轉型。謝偉鼎說,團隊考察歐美與亞洲婚禮趨勢後,打造出全台第一座「一站式婚禮莊園」,讓婚禮不只是儀式,而是一場充滿情感故事的體驗。
青青開創的「婚禮三部曲」——迎賓雞尾酒會、戶外證婚、宴會餐敘,至今仍是業界範例。謝偉鼎說:「我們希望賓客不只是吃飯,而是參與新人人生的一段旅程。」他笑著回憶一場婚禮,單親新娘以「不離不棄」的梨子送母親,象徵母女情深,「這就是婚禮最動人的地方。」
疫情後,台灣每年結婚對數已從15萬對降至12萬對以下,桌數也減半。謝偉鼎坦言:「市場在萎縮,但我們的客戶更在意體驗和品質。」青青因此從「量」轉「質」,強化花藝設計、主題策展與客製化服務,同時導入年輕創意團隊,維持品牌新鮮感。

參與〈永續臺北好企機〉:把理念變方法
近年青青積極落實ESG行動,從廚餘再利用、低碳菜單到供應鏈管理,皆有具體作為。今年更參加臺北市政府推動的〈永續臺北好企機〉計畫,成為婚宴產業少數進入永續輔導機制的企業。「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平台,把散落的努力整合成可追蹤、可驗證的管理系統。」謝偉鼎說,「永續不是口號,而是經營的方法。」
青青與環保科技公司合作,運用高濃度酵素技術,讓廚餘在3小時內轉為有機肥料供給農場,再回到餐桌上,形成「餐桌循環鏈」。「台灣每天廚餘超過1000噸,傳統處理方式碳排極高。」謝偉鼎說,「我們不只減碳,也讓這個循環變成品牌故事。」
全台第一家啟動碳盤查的婚宴會館
青青也啟動「服務型」與「組織型」碳盤查,委託德國萊因與工研院檢驗,針對每道菜的食材來源、能源使用、賓客交通等項目逐一量化。謝偉鼎表示:「年底前我們將拿到正式報告,未來菜單上就能標示碳資訊。」此舉將讓青青成為全台第一家擁有碳盤查的婚宴會館。
此外,青青已將在地食材使用率由10%提高至40–50%,以台灣養殖石斑魚、當季蔬菜取代進口原料;並導入QR Code菜單與免費接駁車,減少紙張與交通碳排,並推動供應鏈共同碳盤查。謝偉鼎說:「我們不只要青青好,更要讓供應商一起好。這樣整個產業才能升級。」

培育年輕世代 永續從教育開始
面對少子化缺工以及人才斷層的市場變化,青青與多所大專院校合作,學生從實習生一路成為主管。謝偉鼎說:「90%的一線人員都來自學校體系,我們培養的不是員工,是未來的永續推手。」
未來,青青將推出「永續企業宴會模組」,把低碳餐飲、自然場域、循環物件與接駁方案整合,讓企業把ESG理念實際落地。「幸福和永續都需要被設計。」謝偉鼎說,「我們要做的,就是讓每一場宴會都對世界更友善。」
2025年《永續臺北好企機》系列報導
